指令,我将其理解为AngularJS操作HTML element的一种途径。 由于学习AngularJS的第一步就是写内置指令ng-app以指出该节点是应用的根节点,所以指令早已不陌生。
这篇日志简单记录了一些内置指令,先使用起来,再谈一些有趣的东西。
内置指令
所有的内置指令的前缀都为ng,不建议自定义指令使用该前缀,以免冲突。 首先从一些常见的内置指令开始。 先列出一些关键的内置指令,顺便简单说说作用域的问题。
ng-model
将表单控件和当前作用域的属性进行绑定,这么解释似乎也不太正确。 但先不要管咬文嚼字,用起来倒是易懂,例如:
{{someModel.someProperty}}
ng-init
该指令被调用时会初始化内部作用域。 这个指令一般会出现在比较小的应用中,比如给个demo什么的...
除了ng-init,我们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ng-app
每一次用AngularJS都离不开这个指令,顺便说下$rootScope。 声明了ng-app的元素会成为$rootScope的起点,而$rootScope是作用域链的根,通常声明在你懂的。 也就是说根下的作用域都可以访问它。 但是,不建议过度使用$rootScope,免得全局变量满天飞,效率又差又难管。 下面是一个例子:
ng-controller
我们用这个指令在一个DOM元素上装上controller。 一个控制器? 确实,从字面意思上这样理解倒是不错,那我们为什么需要控制器? 记得AngularJS 1.2.x时还可以这样定义controller来着...
AngularJS 1.3.x中禁止了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会让controller满天飞,分不清层次,所有东西都挂在$rootScope上... ng-controller必须有一个表达式作为参数,另外通过$scope来继承上级$scope的方法和属性什么的,$rootScope也包括在内。 下面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ancestor无法访问child的作用域。
作用域的问题远不止如此,暂且搁下,继续看看其他内置指令。
ng-form
起初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个表单指令,
ng-disabled
像这种只要出现则生效的属性,我们可以在AngularJS中通过表达式返回值true/false令其生效。 禁用表单输入字段。
ng-readonly
通过表达式返回值true/false将表单输入字段设为只读。 弄个例子,3秒后变成只读.
ng-checked
这个是给用的,比如...
ng-selected
给Box" ng-model="isFullStack"> I'm Full Stack Engineer
ng-show/ng-hide
根据表达式显示/隐藏HTML元素,注意是隐藏,不是从DOM移除,例如:
ng-change
不是HTML那套onXXX之类的,而是ng-XXX。 结合ng-model使用,以ng-change为例:
{{ calc.result }}
或者比如ng-options
{{}}
其实这个也是一个指令,也许觉得和ng-bind差不多,但页面渲染略慢时可能会被看到。 另外,{{}}的performance远不如ng-bind,只是用起来很方便。
ng-bind
ng-bind的行为和{{}}差不多,只是我们可以用这个指令来避免FOUC(Flash Of Unrendered Content),也就是未渲染导致的闪烁。
ng-cloak
ng-cloak也可以为我们解决FOUC。 ng-cloak会将内部元素隐藏,直到路由调用对应的页面。
ng-if
如果ng-if中的表达式为false,则对应的元素整个会从DOM中移除而非隐藏,但审查元素时你可以看到表达式变成注释了。 如果相进行隐藏,可以使用ng-hide。
ng-repeat
不明白为毛不叫iterate,总之是遍历集合,给每个元素生成模板实例,每个实例的作用域中可以用一些特殊属性,如下:
不用特地解释,这些都很容易看出来是干什么的,下面是一个例子:
ng-href
ng-src
大同小异,即表达式生效前不要加载该资源。 例子(ps: 图片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