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手刚学习k8s时候,会被各种的IP 和port 搞晕,其实它们都与k8s service的访问有密切关系,梳理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好了解k8s的服务访问机制。
不同类型的IP
- Node IP:Node节点的IP地址。 节点物理网卡ip
- Pod IP:Pod的IP地址。 Docker Engine根据docker0网桥的IP地址段进行分配的,通常是一个虚拟的二层网络
- Cluster IP:Service的IP地址。 属于Kubernetes集群内部的地址,无法在集群外部直接使用这个地址
Pod IP
Pod IP 地址是实际存在于某个网卡(可以是虚拟设备)上的,但Service Cluster IP就不一样了,没有网络设备为这个地址负责。它是由kube-proxy使用Iptables规则重新定向到其本地端口,再均衡到后端Pod的。
例如,当Service被创建时,Kubernetes给它分配一个地址10.0.0.1。这个地址从我们启动API的service-cluster-ip-range参数(旧版本为portal_net参数)指定的地址池中分配,比如--service-cluster-ip-range=10.0.0.0/16。假设这个Service的端口是1234。集群内的所有kube-proxy都会注意到这个Service。当proxy发现一个新的service后,它会在本地节点打开一个任意端口,建相应的iptables规则,重定向服务的IP和port到这个新建的端口,开始接受到达这个服务的连接。
当一个客户端访问这个service时,这些iptable规则就开始起作用,客户端的流量被重定向到kube-proxy为这个service打开的端口上,kube-proxy随机选择一个后端pod来服务客户。
Cluster IP
Service的IP地址,此为虚拟IP地址。外部网络无法ping通,只有kubernetes集群内部访问使用。通过命令 kubectl -n 命名空间 get Service
即可查询ClusterIP
Cluster IP是一个虚拟的IP,但更像是一个伪造的IP网络,原因有以下几点
-
Cluster IP仅仅作用于Kubernetes Service这个对象,并由Kubernetes管理和分配P地址
-
Cluster IP无法被ping,他没有一个“实体网络对象”来响应
-
Cluster IP只能结合Service Port组成一个具体的通信端口
Endpoint
,单独的Cluster IP不具备通信的基础,并且他们属于Kubernetes集群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 -
在不同Service下的pod节点在集群间相互访问可以通过Cluster IP
为了实现图上的功能主要需要以下几个组件的协同工作:
- apiserver:在创建service时,apiserver接收到请求以后将数据存储到etcd中。
- kube-proxy:k8s的每个节点中都有该进程,负责实现service功能,这个进程负责感知service,pod的变化,并将变化的信息写入本地的iptables中。
- iptables:使用NAT等技术将virtualIP的流量转至endpoint中
根据是否生成ClusterIP又可分为普通Service和Headless Service两类:
-
普通Service:通过为Kubernetes的Service分配一个集群内部可访问的固定虚拟IP(Cluster IP),实现集群内的访问。为最常见的方式。
-
Headless Service:该服务不会分配Cluster IP,也不通过kube-proxy做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而是通过DNS提供稳定的网络ID来访问,DNS会将headless service的后端直接解析为Pod IP列表。
主要供StatefulSet使用
。
不同类型的Port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Nginx-service
spec:
type: NodePort // 有配置NodePort,外部流量可访问k8s中的服务
ports:
- port: 30080 // 服务访问端口,集群内部访问的端口
targetPort: 80 // pod控制器中定义的端口(应用访问的端口)
nodePort: 30001 // NodePort,外部客户端访问的端口
selector:
name: Nginx-pod
port
- port是k8s集群
内部访问
service的端口(service暴露在Cluster IP上的端口),即通过clusterIP: port
可以访问到某个service
nodePort
- nodePort是
外部访问
k8s集群中service的端口,通过nodeIP: nodePort
可以从外部访问到某个service。
该端口号的范围是 kube-apiserver 的启动参数 –service-node-port-range指定的,在当前测试环境中其值是 30000-50000。表示只允许分配30000-50000之间的端口。
比如外部用户要访问k8s集群中的一个Web应用,那么我们可以配置对应service的type=NodePort,nodePort=30001。其他用户就可以通过浏览器http://node:30001访问到该web服务。而数据库等服务可能不需要被外界访问,只需被内部服务访问即可,那么我们就不必设置service的NodePort
TargetPort
- targetPort 是pod的端口,从port和nodePort来的流量经过kube-proxy流入到后端pod的targetPort上,最后进入容器。
containerPort
- containerPort是pod内部容器的端口,targetPort映射到containerPort。
hostPort
这是一种直接定义Pod网络的方式。hostPort是直接将容器的端口与所调度的节点上的端口路由,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宿主机的IP加上来访问Pod了,如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influxdb
spec:
containers:
- name: influxdb
image: influxdb
ports:
- containerPort: 8086 # 此处定义暴露的端口
hostPort: 8086
这样做有个缺点,因为Pod重新调度的时候该Pod被调度到的宿主机可能会变动,这样就变化了,用户必须自己维护一个Pod与所在宿主机的对应关系。
使用了 hostPort 的容器只能调度到端口不冲突的 Node 上,除非有必要(比如运行一些系统级的 daemon 服务),不建议使用端口映射功能。如果需要对外暴露服务,建议使用 NodePort Service。
总的来说,port和nodePort都是service的端口,前者暴露给集群内客户访问服务,后者暴露给集群外客户访问服务。从这两个端口到来的数据都需要经过反向代理kube-proxy流入后端 pod的targetPod,从而到达pod上的容器内。
Endpoint
创建Service的同时,会自动创建跟Service同名的Endpoints。
Endpoint 是k8s集群中一个资源对象,存储在etcd里面,用来记录一个service对应的所有pod的访问地址。service通过selector和pod建立关联。
Endpoint = Pod IP + Container Port
service配置selector endpoint controller 才会自动创建对应的endpoint 对象,否则是不会生产endpoint 对象
一个service由一组后端的pod组成,这些后端的pod通过service endpoint暴露出来,如果有一个新的pod创建创建出来,且pod的标签名称(label:pod)跟service里面的标签(label selector 的label)一致会自动加入到service的endpoints 里面,如果pod对象终止后,pod 会自动从edponts 中移除。在集群中任意节点 可以使用curl请求service <CLUSTER-IP>:<PORT>
Endpoint Controller
Endpoint Controller是k8s集群控制器的其中一个组件,其功能如下:
- 负责生成和维护所有endpoint对象的控制器
- 负责监听service和对应pod的变化
- 监听到service被删除,则删除和该service同名的endpoint对象
- 监听到新的service被创建,则根据新建service信息获取相关pod列表,然后创建对应endpoint对象
- 监听到service被更新,则根据更新后的service信息获取相关pod列表,然后更新对应endpoint对象
- 监听到pod事件,则更新对应的service的endpoint对象,将podIp记录到endpoint中
定义 Endpoint
对于Service,我们还可以定义Endpoint,Endpoint 把Service和Pod动态地连接起来,Endpoint 的名称必须和服务的名称相匹配。
创建MysqL-service.yaml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qL-production
spec:
ports:
- port: 3306
创建MysqL-endpoints.yaml
kind: Endpoints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MysqL-production
namespace: default
subsets:
- addresses:
- ip: 192.168.1.25
ports:
- port: 3306
[root@k8s-master endpoint]# kubectl describe svc MysqL-production
Name: MysqL-production
Namespace: default
Labels: <none>
Annotations: <none>
Selector: <none>
Type: ClusterIP
IP: 10.254.218.165
Port: <unset> 3306/TCP
Endpoints: 192.168.1.25:3306
Session Affinity: None
Events: <none>
使用Endpoint引用外部服务
service 不仅可以代理pod,还可以代理任意其它的后端(运行在k8s集群外部的服务,比如MysqL mongodb)。如果需要从k8s里面链接外部服务(MysqL),可定义同名的service和endpoint
在实际生成环境中,像MysqL mongodb这种IO密集行应用,性能问题会显得非常突出,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会把这种有状态的应用(MysqL 等)放入k8s里面,而是使用单独的服务来部署,而像web这种无状态的应用更适合放在k8s里面 里面k8s的自动伸缩,和负载均衡,故障自动恢复 等强大功能
创建service (mongodb-service-exten)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mongodb
namespace: name
spec:
ports:
- port: 30017
name: mongodb
targetPort: 30017
创建 endpoint(mongodb-endpoint)
kind: Endpoints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mongodb
namespace: tms-test
subsets:
- addresses:
- ip: xxx.xxx.xx.xxx
ports:
- port: 30017
name: mongod
可以看到service跟endpoint成功挂载一起了,表面外面服务成功挂载到k8s里面了,在应用中配置链接的地方使用mongodb://mongodb:30017
链接数据
创建ExternalName类型的服务
除了手动配置服务的endpoint来代替公开外部服务方法,还可以通过完全限定域名(FQDN)
访问外部服务——创建ExternalName类型的服务。
ExternalName类型的服务创建后,pod可以通过external-service.default.svc.cluster.local
域名连接到外部服务,或者通过externale-service
。当需要指向其他外部服务时,只需要修改spec.externalName的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