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转载请指明出处:http://aub.iteye.com/blog/1101260, 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
详细整理了logback常用配置,
不是官网手册的翻译版,而是使用总结,旨在更快更透彻的理解其配置
logback 常用配置详解(一)<configuration> and <logger>
logback 中文手册(官网手册的翻译版,在这里向中文版译者-陈华,说声辛苦啦)
logback 配置详解(一)<configuration> and <logger>
一:根节点<configuration>包含的属性:
scan:
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配置文件如果发生改变,将会被重新加载,默认值为true。
scanPeriod:
设置监测配置文件是否有修改的时间间隔,如果没有给出时间单位,默认单位是毫秒。当scan为true时,此属性生效。默认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
debug:
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将打印出logback内部日志信息,实时查看logback运行状态。默认值为false。
例如:
- <configurationscan="true"scanPeriod="60seconds"debug="false">
- <!--其他配置省略-->
- </configuration>
二:根节点<configuration>的子节点:
2.1设置上下文名称:<contextName>
每个logger都关联到logger上下文,默认上下文名称为“default”。但可以使用<contextName>设置成其他名字,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记录。一旦设置,不能修改。
contextName>myAppName 2.2设置变量:<property>
用来定义变量值的标签,<property> 有两个属性,name和value;其中name的值是变量的名称,value的值时变量定义的值。通过<property>定义的值会被插入到logger上下文中。定义变量后,可以使“${}”来使用变量。
例如使用<property>定义上下文名称,然后在<contentName>设置logger上下文时使用。
两个属性 key:标识此<timestamp>的名字;datePattern:设置将当前时间(解析配置文件的时间)转换为字符串的模式,遵循java.txt.SimpleDateFormat的格式。
2.4设置loger:
<loger>
用来设置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的日志打印级别、以及指定<appender>。<loger>仅有一个name属性,一个可选的level和一个可选的addtivity属性。
name:
用来指定受此loger约束的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
level:
用来设置打印级别,大小写无关:TRACE,DEBUG,INFO,WARN,ERROR,ALL 和 OFF,还有一个特俗值INHERITED或者同义词NULL,代表强制执行上级的级别。
如果未设置此属性,那么当前loger将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addtivity:
是否向上级loger传递打印信息。默认是true。
<loger>可以包含零个或多个<appender-ref>元素,标识这个appender将会添加到这个loger。
<root>
也是<loger>元素,但是它是根loger。只有一个level属性,应为已经被命名为"root".
默认是DEBUG。
<root>可以包含零个或多个<appender-ref>元素,标识这个appender将会添加到这个loger。
例如:
LogbackDemo.java类
- packagelogback;
- importorg.slf4j.Logger;
- importorg.slf4j.LoggerFactory;
- publicclassLogbackDemo{
- privatestaticLoggerlog=LoggerFactory.getLogger(LogbackDemo.class);
- 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log.trace("======trace");
- log.debug("======debug");
- log.info("======info");
- log.warn("======warn");
- log.error("======error");
- }
- }
logback.xml配置文件
第1种:只配置root
其中appender的配置表示打印到控制台(稍后详细讲解appender );
<root level="INFO">将root的打印级别设置为“INFO”,指定了名字为“STDOUT”的appender。
当执行logback.LogbackDemo类的main方法时,root将级别为“INFO”及大于“INFO”的日志信息交给已经配置好的名为“STDOUT”的appender处理,“STDOUT”appender将信息打印到控制台;
打印结果如下:
第2种:带有loger的配置,不指定级别,不指定appender,
没有设置addtivity,默认为true,将此loger的打印信息向上级传递;
没有设置appender,此loger本身不打印任何信息。
<root level="DEBUG">将root的打印级别设置为“DEBUG”,指定了名字为“STDOUT”的appender。
当执行logback.LogbackDemo类的main方法时,因为LogbackDemo 在包logback中,所以首先执行<logger name="logback" />,将级别为“DEBUG”及大于“DEBUG”的日志信息传递给root,本身并不打印;
root接到下级传递的信息,交给已经配置好的名为“STDOUT”的appender处理,“STDOUT”appender将信息打印到控制台;
13:19:15.406[main]DEBUGlogback.LogbackDemo-======debug
第3种:带有多个loger的配置,指定级别,指定appender
additivity属性为false,表示此loger的打印信息不再向上级传递,
指定了名字为“STDOUT”的appender。
<root level="ERROR">将root的打印级别设置为“ERROR”,指定了名字为“STDOUT”的appender。
当执行logback.LogbackDemo类的main方法时,先执行<logger name="logback.LogbackDemo" level="INFO" additivity="false">,将级别为“INFO”及大于“INFO”的日志信息交给此loger指定的名为“STDOUT”的appender处理,在控制台中打出日志,不再向次loger的上级 <logger name="logback"/> 传递打印信息;
<logger name="logback"/>未接到任何打印信息,当然也不会给它的上级root传递任何打印信息;
14:05:35.937[main]INFOlogback.LogbackDemo-======info
如果将<logger name="logback.LogbackDemo" level="INFO" additivity="false">修改为<logger name="logback.LogbackDemo" level="INFO" additivity="true">那打印结果将是什么呢?
没错,日志打印了两次,想必大家都知道原因了,因为打印信息向上级传递,logger本身打印一次,root接到后又打印一次
14:09:01.531[main]INFOlogback.LogbackDem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