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一周又结束了。而自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自己的惰性)没能及时对在提高班一年的情况做个回顾总结。该写的还得写啊!
严格从时间上来说,自己的“学龄”还不足一年。作为一个“插班生”,看到其它同学全面、深入的总结,自己感觉有些“无话可说”了,那自己就说“课”吧!
“上课”是我们的学习“来源”,自己就以在提高班上的三次“思想教育”课,来述说一些的自己的变化、想法。
第一课:做人课。记得大二下半学期,自己和其它几名同学因未完成米老师布置的博客作业,而被老师“筛出”。自己不甘心,通过课间找米老师“理论”和后来米老师对我们特殊的”几个“做入班目的的“交流”,自己上了入提高班的第一课:做人第一、做事其次,学生不完成老师的任务安排虽然看似小事,但见微知著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师长的态度、懒散的作风,无约束的“放任”。米老师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很多次都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而通过自己的“筛出” 风波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一些片面认识也更理解了米老师的良苦用心。
第二课:学习方法课。学习VB初期,米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多的"课"是:分析问题先从大出着眼,不要过分关注细节。每次做一个小程序,米老师都会让几个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每每***局限于细节就会找来一阵“批”。后来,,如何学习新知识、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我们学习的课题。现在想起来,才明白米老师的高瞻远瞩:
从大出着眼,让我们摒弃以前的固有的井底蛙学习方式,从而跳出狭窄的井底,看到自己的所在,拓宽我们观察事物的视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大处着眼,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当时米老师对电子时钟表、花环的显示等几个程序的分析使自己对它们的认识非常透彻。
如何学习新知识 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如何更好、更有效学习的关键。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学习方法,更确切地说是认识、把握事物的方法。
最近,我们的博客写得没深度,米老师向我们强调的要学会编制知识网和如何学习新知识、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自己感觉博客写得没深度主要还是和自己的思考惰性(频度、深度)有关:遇到新知识,只是表面掌握其“属性”、“方法”。能用则用只是简单进行知识的加和连接,没有思考其“方法”、“属性”和已有知识的“方法”、“属性”如何衔接、配合的更好以构成完整、高效的知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