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需要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保存一些树状结构数据,比如分类、菜单、论坛帖子树状回复等。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 领接表的方式;
2. 预排序遍历树方式;
假设树状结构如下图:
领接表方式
主要依赖于一个 parent 字段,用于指向上级节点,将相邻的上下级节点连接起来,id 为自动递增自动,parent_id 为上级节点的 id。一目了然,“Java”是“Language”的子节点。
想要显示整个树结构,调用 show_children()。想要显示“Database”子树,则调用 show_children(2),因为“Database”的 id 是 2。
还有一个经常用到的功能是获取节点路径,即给出一个节点,返回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路径。用函数实现如下:
想要获取“MysqL 5.0”的路径,调用 get_path(4),4 即是这个节点的 id。
领接表方式的优点在于容易理解,代码也比较简单明了。缺点则是递归中的 sql 查询会导致负载变大,特别是需要处理比较大型的树状结构的时候,查询语句会随着层级的增加而增加,WEB 应用的瓶颈基本都在数据库方面,所以这是一个比较致命的缺点,直接导致树结构的扩展困难重重。
排序遍历树方式
现在我们来聊聊第二种方式─预排序遍历树方式(即通常所说的 MPTT,Modified Preorder Tree Traversal)。此算法是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之上,给每个节点增加一个左、右数字,用于标识节点的遍历顺序,如下图所示:
从根节点开始左边为 1,然后下一个节点的左边为 2,以此类推,到最低层节点之后,最低层节点的右边为其左边的数字加 1。顺着这些节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遍历完整个树。根据上图,我们对数据表做一些改变,增加两个字段,lft 和 rgt 用于存储左右数字(由于 left 和 right 是 MysqL 的保留字,所以我们改用简写)。表中各行的内容也就变成了:
接下来看看显示树/子树是多么简单,只需要一条 sql 语句即可,比如显示“Database”子树,则需要获取到“Database”的左右数字,左为 2,右为 11,那么 sql 语句是:
sql 语句是简单了,但我们所希望的缩进显示却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应该显示缩进?缩进多少单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用堆栈,即后进先出(LIFO),每到一个节点,将其右边的数字压入堆栈中。我们知道,所有节点右边的值都比其父节点右边的值小,那么将当前节点右边的值和堆栈最上边的右边值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节点比堆栈最上边的值小,表示当前堆栈里边剩下的都是父节点了,这时可以显示缩进,堆栈的元素数量即是缩进深度。PHP 代码实现如下:
获取整个树调用 show_tree(),获取“Database”子树调用show_tree(2)。在这个函数中,我们总算不需要用到递归了,呵呵。
接下来是显示从根节点到某节点的路径,这比起领接表方式来说也简单了很多,只需要一句 sql 就行,不用递归 比如获取“ORACLE”这个节点的路径,其左右值分别是 7 和 10,则 sql 语句为:
显示树和路径都没问题了,现在需要了解一下如何插入一个节点。插入新节点之前,首先要给这个节点腾出空位来,假设我们现在要在“ORACLE 9i”这个节点右边增加一个“ORACLE 10”,则腾位的 sql 语句如下(“ORACLE 9i”的右边值为 9):
位置空出来了,开始插入新节点吧:
调用 show_tree() 看看结果对不对 具体的 PHP 实现代码这里就不写了。
现在总结一下预排序遍历树方式的优缺点。缺点是算法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增加节点的时候虽然只用了几条 sql 语句,但可能会需要更新很多记录,从而造成阻塞。优点是树的构造,路径获取方面性能都比领接表方式好很多。也就是说,这个算法牺牲了一些写的性能来换取读的性能,在 WEB 应用中,读数据库的比例远大于写数据库的比例,所以预排序遍历树方式比领接表方式更加受欢迎,更加实用,很多应用中都能看到 MPTT 的影子,通常所用的表里都有字段 lft 和 rgt。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php/2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