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在我们部署之后,往往会随着系统的升级,数据量的增大以及设计的缺陷导致系统的性能会出现不稳定,资源争用,阻塞等一系列的问题。会导致系统的可用性变得越来越低。所以为了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可靠,高性能的工作,我们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性能监控。那么监控策略是什么呢?是出现问题才看性能情况呢还是说24小时监控呢,其实都不是很现实的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系统的故障时间,系统的操作,并发数,以及网络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然后对关键时期提前进行人工的全时性能监控。
因本人的数据库管理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对自己也是一个记录,随着经验的增加会不断完善这个文档,为以后的ORACLE的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现在对我在运维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说明。
我们在数据库性能管理的时候,离不开ORACLE提供的EM管理控制台,这个控制台是ORACLE提供的可视化的性能监控报告分析平台,通过EM你能很直观的看到ORACLE的各种性能参数以及需要优化的建议等。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影像性能的关键点。
1.随着数据库性能的增加,我们一般都会对数据库进行一些列的优化方案,比如每天夜间对表做ANALYSE,这个操作很耗时,而且,我们为了实现自动运行,会写成sh脚本,并将分析日志写入LOG,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就是LOG如果设置为追加模式,那么随着LOG文件的增大,写入速度会非常影响性能,导致系统性能急速下降。所以如果你想以追加的形式记录日志,那么你就需要定期备份日志,清理日志,实际监测,LOG日志100M以上性能就影响很大。
2.临时表数量,现在我们很多操作都会用到临时表,但是很多时候,临时表在备份和恢复的时候会非常占用系统资源,所以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再做备份和表分析之前,尽量对临时表进行一次清理。
3.数据库DBLINK,数据库DBLINK适合在不应用数字链路的局域网内,因为DBLINK及其容易受网络影响,而且不能自动修复,如果发生网络问题,则对应的JOB就必须重建,所以尽量不要在使用数字链路连接的网络中使用DBLINK。
4.数据库阻塞,数据库锁,这两个问题对数据库的影响很致命,直接影响就是数据库会出现无响应状态,所以必须保证数据库不能出现这两种状态,
今天就总结到这里,后续还会继续完善这个文档,所以,继续总结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