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实现二叉树遍历的代码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script实现二叉树遍历的代码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前言:

紧接着上篇 ,来说一下二叉树的遍历。

本次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以以下这个二叉树为例子进行遍历:

接着是要引入二叉树实现的代码:

function BST() {
this.root = null;
this.insert = insert;
}
function insert(data) {
var n = new Node(data,null,null);
if (this.root == null) {
this.root = n;
}
else {
var current = this.root;
var parent;
while (true) {
parent = current;
if (data < current.data) {
current = current.left;
if (current == null) {
parent.left = n;
break;
}
}
else {
current = current.right;
if (current == null) {
parent.right = n;
break;
}
}
}
}
}

二叉树遍历的分类

二叉树的遍历分为先序、中序、后序遍历。这里说到的先序、中序、后序是相对于父节点来说。父节点的值先输出就是先序,三者间它在中间输出就是中序,最后输出就是后序。至于那个是父节点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除了叶子节点(最底下一层节点),其他每个节点都可以是父节点。

先序遍历

先序遍历就是,先打印父节点,然后是左子节点(左子树),然后再打印右子节点(子树)。

// 给BST类添加先序遍历的成员方法
function BST() {
this.root = null;
this.insert = insert;
this.preOrder = preOrder;
}

preOrder函数是递归实现的,应该说二叉树的遍历都是递归实现的。可能有些人会因为先序遍历的特征:“先打印父节点,然后是左子节点(左子树),然后再打印右子节点(子树)” 而陷入一个错误的想法,这想法是什么请看下图:

注意红框部分,父节点是10,左子节点是3,右子节点是18,因为上面的结论,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打印的顺序是10 → 3 → 18,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捂脸],真是的顺序是:先打印10,然后是打印左子树,打印完左子树的全部节点后,才开始打印以10位父节点的右子树:

这个时候,你的脑海就该这样想:

然后是这样想:

如此类推打印完以10为父节点的左子树,然后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印以10为父节点的右子树,按着这种 拆分代替的思想 来理解会更好明白二叉树的遍历。

然后最终,先序遍历改二叉树的顺序是:

按图的输出顺序是:10 -> 3 -> 2 -> 4 -> 9 -> 8 -> 9 -> 18 -> 13 -> 21

最后来实践一下,先序遍历:

这里强调一下,输出顺序和插入顺序有关的,因为你插入顺序不同生成的二叉树也是不同的。有疑问的可以去 细看一下,有比较明白的说明了二叉树,也可以实验一下:

中序遍历

看完先序遍历,已经可以类推到很多和中序、后序遍历相关的知识点。中序遍历的特征是:先打印左子树(左子节点),接着打印父节点,最后打印右子树(右子节点)。

// 给BST类添加该成员方法
function BST() {
this.root = null;
this.insert = insert;
this.preOrder = preOrder;
this.inOrder = inOrder;
}

中序遍历的打印顺序:

按上图的输出顺序是:2 -> 3 -> 4 -> 8 -> 9 -> 9 -> 10 -> 13 -> 18 -> 21

接着是,实践一下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 给BST类添加该成员方法
function BST() {
this.root = null;
this.insert = insert;
this.preOrder = preOrder;
this.inOrder = inOrder;
this.postOrder = postOrder;
}

后序遍历的打印顺序

按上图的输出顺序是:2 -> 8 -> 9 -> 9 -> 4 -> 3 -> 13 -> 21 -> 18 -> 10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编程之家。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js/38761.html

猜你在找的JavaScrip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