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webpack-dev-server使用方法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详解webpack-dev-server使用方法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记录下webpack-dev-server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本的webpack.config.js的写法

403_8@

配置文件提供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webpack根据这个来进行js的打包和编译工作。虽然webpack提供了webpack --watch的命令来动态监听文件的改变并实时打包,输出bundle.js文件,这样文件多了之后打包速度会很慢,此外这样的打包的方式不能做到hot replace,即每次webpack编译之后,你还需要手动刷新浏览器。

webpack-dev-server其中部分功能就能克服上面的2个问题。webpack-dev-server主要是启动了一个使用expressHttp服务器。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伺服资源文件。此外这个Http服务器client使用了websocket通讯协议,原始文件作出改动后,webpack-dev-server会实时的编译,但是最后的编译的文件并没有输出到目标文件夹,即上面配置的:

403_8@

注意:你启动webpack-dev-server后,你在目标文件夹中是看不到编译后的文件的,实时编译后的文件都保存到了内存当中。因此很多同学使用webpack-dev-server进行开发的时候都看不到编译后的文件

下面来结合webpack的文档和webpack-dev-server里部分源码来说明下如何使用:

启动

启动webpack-dev-server有2种方式:

  • 通过cmd line
  • 通过Node.js API

配置

我主要讲解下cmd line的形式,Node.js API形式大家去看下官方文档。可通过npm script进行启动。我的目录结构是:

403_8@

content-base

设定webpack-dev-server伺服的directory。如果不进行设定的话,默认是在当前目录下。

403_8@

这个时候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webpack.config.js文件里面,如果配置了outputpublicPath这个字段的值的话,在index.html文件里面也应该做出调整。因为webpack-dev-server伺服的文件是相对publicPath这个路径的。因此,如果你的webpack.config.js配置成这样的:

403_8@

那么,在index.html文件当中引入的路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Meta charset="UTF-8"> Demo @H_403_8@

Automatic Refresh

webpack-dev-server支持2种自动刷新的方式:

  • Iframe mode
  • inline mode

这2种模式配置的方式和访问的路径稍微有点区别,最主要的区别还是Iframe mode是在网页中嵌入了一个iframe,将我们自己的应用注入到这个iframe当中去,因此每次你修改文件后,都是这个iframe进行了reload

通过查看webpack-dev-server的源码,lib路径下的Server.js文件,第38-48行,分别新建几个流,这几个流保存了client文件夹下的相关文件

// Prepare the live js file
var liveJs = new StreamCache();
fs.createReadStream(path.join(__dirname,"live.bundle.js")).pipe(liveJs);

// Prepare the inlined js file
var inlinedJs = new StreamCache();
fs.createReadStream(path.join(_dirname,"index.bundle.js")).pipe(inlinedJs);@H403_8@

// middleware for serving webpack bundle
this.middleware = webpackDevMiddleware(compiler,options);

app.get("/webpack_dev_server/live.bundle.js",function(req,res) {
res.se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
liveJs.pipe(res);
});

app.get("/webpack-dev-server.js","application/javascript");
inlinedJs.pipe(res);
});

app.get("/webpack-dev-server/*","text/html");
this.livePage.pipe(res);
}.bind(this));@H_403_8@

当使用Iframe mode时,请求/webpack-dev-server/index.html路径时,会返回client/index.html文件,这个文件内容就是: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height=device-height,initial-scale=1.0,user-scalable=no,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 @H_403_8@

不过Iframe modeInline mode最后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监听文件的变化,然后再将编译后的文件推送到前端,完成页面reload的。

Iframe mode

Iframe modecmd line不需要添加其他的内容,浏览器访问的路径是:localhost:8080/webpack-dev-server/index.html。

这个时候这个页面header部分会出现整个reload消息的状态。当时改变源文件的时候,即可以完成自动编译打包,页面自动刷新的功能

Inline mode

使用inline mode的时候,cmd line需要写成:

403_8@

这个时候访问的路径是:localhost:8080/index.html

也能完成自动编译打包,页面自动刷新的功能。但是没有的header部分的reload消息的显示,不过在控制台中会显示reload的状态。

Hot Module Replacement

开启Hot Module Replacement功能,在cmd line里面添加--hot

403_8@

其他配置选项

  • --quiet 控制台中不输出打包的信息
  • --compress 开启gzip压缩
  • --progress 显示打包的进度

还有一切其他的配置信息可以查阅官方文档:

webpack-dev-server-cli

这是我的package.json文件

css-loader": "^0.23.1","react": "^15.3.1","react-dom": "^15.3.1","style-loader": "^0.13.1","webpack": "^1.13.2","webpack-dev-server": "^1.14.1" } }@H_403_8@

首先命令行:输入 npm install 所有依赖。然后输入npm run dev。在浏览器中打开localhost:8080/index.html,然后就可以愉快的开发咯。

本地搭建API Server

如果你在本地还启动了一个api server,port为3000,这个server主要和你的前端应用进行数据交互。这个时候很显然会出现跨域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你前端应用的入口文件应当是用你自己启动的api server提供的。

app.get('/',res) {
res.send('xxx/xxx/index.html'); //这个地方填写dist/index.html的路径
})@H_403_8@

此外webpack.config.js:

403_8@

publicPath字段的内容配置为绝对路径。同时index.html文件中对js引用的路径也改为绝对路径

@H_403_8@

如果对web-dev-server还有其他问题的话,请留言告知。

另外2篇关于webpack文章: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编程之家。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js/30213.html

猜你在找的JavaScrip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