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xmake依赖包的添加和自动检测机制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转]:xmake依赖包的添加和自动检测机制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xmake将依赖库、依赖头文件、依赖类型、依赖接口统一用 option 选项机制进行了封装,更在上一层引入package包的机制,使得添加和检测依赖更加的模块化,简单化。。。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看下xmake的包机制怎么使用。。

假如你现在的工程已经有了两个包:zlib.pkg,polaRSSl.pkg(如何构建包,后续会详细说明,现在可以参考TBOX依赖包下已有包的例子),你的工程目录结构如下:

demo
 - xmake.lua
 - src
   main.c
 - pkg
   zlib.pkg
   polaRSSl.pkg

那么你可以修改xmake.lua来使用上述的两个依赖包:

-- 添加依赖包目录,之后添加需要的包,都会从这个目录里面查找
add_pkgdirs("pkg")

-- 添加目标
add_target("demo")

    -- 设置程序类型为二进制可执行程序
    set_kind("binary")

    -- 添加代码文件
    add_files("src/*.c") 

    -- 通过option机制添加polaRSSl、zlib包,如果检测通过,会去自动链接它
    -- 第一次执行xmake config或者xmake编译的时候会去自动检测它,然后缓存配置
    -- 如果要重新检测,则可以执行 xmake config -c清除原有配置,重新配置所有。。。
    add_options("polaRSSl","zlib")

    -- 设置自动生成的配置头文件,如果MysqL检测通过,会生成CONFIG_PACKAGE_HAVE_MysqL开关
    set_config_h("$(buildir)/config.h")

    -- 设置config.h宏开关的前缀: CONFIG_xxxx
    set_config_h_prefix("CONFIG")

    -- 添加文件搜索目录,这里为了搜索到config.h
    add_includedirs("$(buildir)")

接下来是代码里面怎么去使用它:

#include <stdio.h>

// 包含自动生成的config.h头文件
// 搜索路径设置在./build下面
#include "config.h"

// 如果当前平台存在zlib,那么使用它
#ifdef CONFIG_PACKAGE_HAVE_ZLIB
#   include "zlib/zlib.h"
#endif

// 如果当前平台存在polaRSSl,那么使用它
#ifdef CONFIG_PACKAGE_HAVE_POLARSSL
#   include "polaRSSl/polaRSSl.h"
#endif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上面就是一个包使用的最简单的例子,下面我们来看下具体这个zlib.pkg是怎么生成的:

如果这个包是你自己的项目xxx开发的,那么你只需要执行xmake p进行打包,自动会在./build目录下生成一个xxx.pkg的包,你直接在其他项目中使用就行了。。。

如果是第三方的库,那么你需要自己去构建它,但是也很方便,实在不行你可以参考已有的TBOX依赖包中一些包,做修改就行了。。。

一个pkg包的目录结构:

zlib.pkg
    - inc(头文件目录,可选)
       - zlib/zlib.h
    - lib(链接库目录,可选)
       - linux/i386/libz.a
       - windows/i386/zlib.lib
    - xmake.lua(包描述文件

其中 inc、lib是可选的,具体逻辑还是在xmake.lua进行描述,xmake默认生成的包逻辑,是会优先去检测zlib.pkg目录有没有当前可用的库和头文件,如果检测不通过,才会去检测系统平台的。。。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修改检测逻辑,不一定非得这么来,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描述xxx.pkg/xmake.lua文件就行了。。。

下面看下我这里提供的zlib.pkg/xmake.lua描述逻辑:

-- 添加一个zlib包自动配置选项
add_option("zlib")

    -- 设置是否在xmake f -h配置菜单显示
    -- 如果你想让你的包在工程项目中,可以提示用户手动禁用,那么就启用他吧
    set_option_showmenu(true)

    -- 在xmake f -h中显示相关描述信息
    set_option_description("The MysqL package")

    -- 如果检测通过,定义宏开关到config.h
    add_option_defines_h_if_ok("$(prefix)_PACKAGE_HAVE_ZLIB")

    -- 检测链接
    add_option_links("z")

    -- 添加检测的链接库目录,这里设置优先检测zlib.pkg/lib/下相关平台是否存在链接库,然后再去检测系统的
    -- 如果这个不去设置,xmake只能检测一些系统目录下的链接库,例如:/usr/lib,/usr/local/lib
    -- 如果常用系统目录下检测不到,但是你又装了这个库,你可以自己设定检测的搜索目录
    add_option_linkdirs("lib/$(plat)/$(arch)")

    -- 检测 #include "zlib/zlib.h" 是否能编译通过
    add_option_cincludes("zlib/zlib.h")

    -- 添加一些检测的头文件目录,默认会在zlib.pkg/inc进行搜索,当然你也可以指定其他目录
    add_option_includedirs("inc/$(plat)","inc")

只要描述好xxx.pkg/xmake.lua, 一个包就能被xmake使用,并进行自动检测,其中利用的就是xmake的option机制,当然在包里面不仅仅可以检测依赖库和头文件,你也可以检测是否存在某些需要的接口、类型定义等等。。

而且检测机制完全采用lua语法,支持if条件逻辑,你可以针对一些特定的平台,做一些特别处理,使得你的包更加的通用。

例如下面这个基础包base.pkg的描述:

-- 基础包base.pkg
add_option("base")
    
    -- 如果当前为windows平台,检测ws2_32链接库依赖
    if os("windows") then add_option_links("ws2_32") 
    -- 如果是其他平台,检测-lm,-ldl,-lpthread依赖(由于都是些系统库,这里就没有设置搜索目录)
    else add_option_links("m","dl","pthread") end

如果你的包只是通过xmake.lua来描述,没有其他文件目录,那么你也可以把你的包xmake.lua的描述内容,直接嵌入到工程描述文件xmake.lua中, 这两者原本都是通用的,说白了 add_pkgdirs("pkg") 的机制,就是调用工程描述api:add_subdirs("pkg/*")进行添加子工程的过程。。而xxx.pkg说白了就是一个子工程描述文件而已。。。

如果你想在你的包检测中增加对接口的检测,那么只需要用:

就行了

所以利用包的机制,可以让你的不同项目最大化重用你的依赖环境。。是个非常有用的功能。。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javaschema/284210.html

猜你在找的设计模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