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Golang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1. 概述

观察者模式简单一句话说就是当特定事件出现时,一个对象实例把事件发布到对应的观察者实例上执行相应的更新操作。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而且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删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这就是观察者模式的模式动机。

其类图如下:

具体的代码可示例从github上进行下载。

2. golang具体实现示例

  1. 首先,定一个事件类型,发生事件驱动时将事件传递给观察者们。这里数据是一个string类型的data, 实际情况可更具需要而定。
type Event struct { Data string }
  1. 定义观察者和观察对象的接口。Observer定义了一个更新发生事件的标准接口,Subject是具体被观察的接口,他有注册观察者、注销观察者和发布通知的三个主要函数接口。
type Observer interface { //更新事件 Update(*Event) }

// 被观察的对象接口
type Subject interface { //注册观察者 Regist(Observer) //注销观察者 Deregist(Observer) //通知观察者事件 Notify(*Event) }
  1. 实现观察者和对象的接口。
type ConcreteObserver struct {
    Id int
}

func (co *ConcreteObserver) Update(e *Event) {
    fmt.Printf("observer [%d] recieved msg: %s.\n",co.Id,e.Data)
}

type ConcreteSubject struct {
    Observers map[Observer]struct{}
}

func (cs *ConcreteSubject) Regist(ob Observer) {
    cs.Observers[ob] = struct{}{}
}

func (cs *ConcreteSubject) Deregist(ob Observer) {
    delete(cs.Observers,ob)
}

// 通知每个观察者事件
func (cs *ConcreteSubject) Notify(e *Event) {
    for ob,_ := range cs.Observers {
        ob.Update(e)
    }
}

3. 使用方式

func main() {
    cs := &ConcreteSubject{
        Observers: make(map[Observer]struct{}),}

    //实例化两个观察者
    cobserver1 := &ConcreteObserver{1}
    cobserver2 := &ConcreteObserver{2}

    //注册观察者
    cs.Regist(cobserver1)
    cs.Regist(cobserver2)

    for i := 0; i < 5; i++ {
        e := &Event{fmt.Sprintf("msg [%d]",i)}
        cs.Notify(e)

        time.Sleep(time.Duration(1) * time.Second)
    }
}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go/187562.html

猜你在找的Go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