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JS面面观] 3. scope中的Dirty Checking(脏数据检查) --- Digest Cycle中的优化和细节

前端之家收集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ngularJS面面观] 3. scope中的Dirty Checking(脏数据检查) --- Digest Cycle中的优化和细节前端之家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

Digest Cycle中的优化

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Digest Cycle的实现方法$digest的大概逻辑。但是离真正的实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体的实现比较长,而且其中有很多细节在本篇文章还不会介绍,所以就不贴在这里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源码

现在$digest方法的实现逻辑是这样的:

var ttl = 10;
do {
  var dirty = false;
  var length = $$watchers.length;
  var watcher;
  for(var idx = 0; idx < length; idx++) {
    watcher = $$watchers[idx];
    newVal = watcher.watchFn(scope);
    oldVal = watcher.last;
    if (!newVal.equals(oldVal)) {
      watcher.last = newVal;
      watcher.listener(newVal,oldVal,scope);
      dirty = true;
    }
  }
  ttl -= 1;
  if (dirty && ttl === 0) {
    throw '10 $digest() iterations reached. Aborting!';
  }
} while (dirty);

1. 减少watchExp执行次数的优化措施

从上面的逻辑中可以发现,DC至少会执行一遍。如果有任何listener被执行的话,那么DC至少会执行两遍。因此,当一个scope中绑定的watchers数量为1000时,最终会执行2000次与之关联的watchExp。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调用watchExp的次数

那么如何减少?在上一篇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两个watcher A和B,分别针对属性a和属性b。针对a的watcher A首先执行,如果在B的listener中改变了属性a,那么由于A已经执行过了,就不会判断出a又变“脏”了的事实。可以发现,需要多次执行DC的症结在于在后面执行的watcher中的listener可能会改变已经执行了的watcher所监控的属性。而很明显的是,即使前面执行的listener改变了某个属性,只要该属性对应的watcher在后面执行,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最后一个把数据弄“脏”的watcher,来达到减少执行次数的目的。当第二次执行这个watcher时,判断它是否是“干净的”,如果它同时也是上一轮循环中把数据弄“脏”的那个watcher。那么可以认为此轮DC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假设我们有10个watcher,记为[w1,w2,……,w9,w10]:
现在执行第一轮DC,发现w1的当前值和前值不一样。所以将它w1标记为最后一个把数据弄“脏”的watcher,记为lastDirty。在执行后续的w2到w10时,没有发现脏数据。因此不会执行它们对应的listener。
因为第一轮DC中发现了脏数据,所以按照逻辑需要执行第二次DC。此时发现w1的值没有变化,是“干净的”,同时它也是上一轮DC中被记为lastDirty的那个watcher。因此,此时就可以认为DC没有继续执行下去的不要了,终止DC。此时一共执行了11次(10 + 1)watchExp。相比优化前的20次(10 + 10),减少了9次。

要知道这只是有10个watcher的情况,实际应用中watcher的数量只会远远超过这个值。因此平均而言该优化也能够减少watcher总数/2次的watchExp执行。而考虑到DC执行的相当频繁,这么一个小的优化就能够节省不少的运算资源和时间。

领会到了该优化的思想,改进代码就不是难事了。伪代码如下所示:

var ttl = 10;
var lastDirty;
do {
  var dirty = false;
  var length = $$watchers.length;
  var watcher;
  for(var idx = 0; idx < length; idx++) {
    watcher = $$watchers[idx];
    newVal = watcher.watchFn(scope);
    oldVal = watcher.last;
    if (!newVal.equals(oldVal)) {
      watcher.last = newVal;
      watcher.listener(newVal,scope);
      dirty = true;
      lastDirty = watcher;
    } else if(lastDirty === watcher) {
      break;
    }
  }
  ttl -= 1;
  if (dirty && ttl === 0) {
    throw '10 $digest() iterations reached. Aborting!';
  }
} while (dirty);

但是,这就完事了吗?就这段逻辑,我们来和angular的实现比较一下:

$watch: function(watchExp,listener,objectEquality,prettyPrintExpression) {
 ......
  lastDirtyWatch = null;
  ......
  return function deregisterWatch() {
    if (arrayRemove(array,watcher) >= 0) {
      incrementWatchersCount(scope,-1);
    }
    lastDirtyWatch = null;
  };
}

以上是一$watch方法的实现。里面也会对lastDirtyWatch这个变量进行操作。在方法中首先会将它置为空,在返回的注销函数中也会将它置为空。也就是说,当$$watchers数量上发生变化的时候就需要将它清空。清空意味着暂时禁用这一项旨在减少watchExp调用次数的优化。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呢?

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当在执行DC的时候,watcher数量发生变化会导致什么结果。比如当我们在某个listener中添加了一个watcher时,这个watcher的加入可能会导致某个watcher不能被执行,原因是这样的:

angular实现DC的循环体:

do { // "traverse the scopes" loop
  if ((watchers = current.$$watchers)) {
     // process our watches
     length = watchers.length;
     while (length--) {
       try {
         watch = watchers[length];
         ......

可以发现在执行while循环的时候,循环的次数就已经明确了。即使某个listener中又添加了一个watcher,循环的次数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总会有一个watcher在这轮DC中不会执行到。而这个watcher就是发生添加watcher行为的watcher的下一个。

原本的watchers数组是这样的:[w1,w3,w4,w5]。
现在在w2的listener中添加了一个新的watcher:w6。由于添加watcher采用的是unshift方法,此时的watchers数组是这样的:[w1,w5,w6]。而循环次数是一定的,5次。所以在执行完了w2之后,还需要循环3次,按照实现逻辑,执行的是w3,w4和w5。可以发现w6就这样被活生生的忽略掉了。而无论后面执行的w3,w4和w5是否是“脏的”,被记录的lastDirty最多只可能是w5。因此在执行第二轮DC时,在运行到w5时发现lastDirty此时已经稳定了,所以判定DC可以结束运行。因此w6永远都没有被执行的机会。所以当watchers数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有必要暂时禁用此项优化,保证所有的watcher都有机会得到执行。

2. 处理NaN带来的infinite digest loop问题

了解JavaScript语法规则的同学们对下面这个判断应该都有印象:

NaN === NaN // false

当时看到false这个结果时,差点没吐出一口老血。为什么自己和自己比较还可以不想等。
虽然用到这个结论的场合很有限,但是当切换到angular这个场景中时,没有恰当处理的话可能会抛出你想象不到的错误

毕竟,是否执行listener的依据就是比较两个值是否相等。而如果不对NaN做特殊处理那么每次都会调用listener,watcher永远没有稳定的那一天。结果就是不断的抛出10 $digest() iterations reached. Aborting!

因此,需要对NaN单独做出判断:

typeof value === 'number' && 
  typeof last === 'number'&& 
  isNaN(value) && isNaN(last)

当满足上面的判断时,也认为两个值是相等的。这样就不会造成错误调用listener了。

3. 使用reversed while循环方式进行watchers的遍历

循环的方式我们一般认为倒序的会快一点,同时while循环也比for循环要快一点。这里有相关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所以在angular的实现中,也采用的是逆序遍历结合while循环的方式。具体到我们的伪代码中:

var ttl = 10;
var lastDirty;
do {
  var dirty = false;
  var length = $$watchers.length;
  var watcher;
  while(length--) {
    watcher = $$watchers[length];
    newVal = watcher.watchFn(scope);
    oldVal = watcher.last;
    if (!newVal.equals(oldVal)) {
      watcher.last = newVal;
      watcher.listener(newVal,scope);
      dirty = true;
      lastDirty = watcher;
    } else if(lastDirty === watcher) {
      break;
    }
  }
  ttl -= 1;
  if (dirty && ttl === 0) {
    throw '10 $digest() iterations reached. Aborting!';
  }
} while (dirty);

当然,除了性能方面的考量外。使用逆序遍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当一个watcher将其自身移除后,不要影响到后续watcher的执行!

举个例子:
现在有三个watchers:[A,B,C]。在一轮DC时,按照A,B,C的顺序执行。当在执行B的时候,它会将它自身注销掉:

var deregisterB = scope.$watch(function() {
  deregisterB();
});

在watchExp中执行移除操作后,数组就变成了:[A,C]。
由于执行B的时候执行循环的索引是1,当执行完毕之后索引变为2,此时判断索引和当前数组的长度相等。因此循环结束,就这样C并没有被执行到!

然而,当我们采用逆序遍历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首先执行C,然后在执行B后,循环的索引是0。此时索引0对应的元素正好是C,因此C仍然会被执行。

4. 不暴露watcher的初值—initWatchVal

另外一个细节是,在目前的listener处理逻辑中,watcher的初值是会被暴露出去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angular为了保证第一次执行watchExp时总会触发listener,会将初值设置为一个function。而显然我们在触发listener时,不需要将该function作为oldValue暴露出去:

watcher.listener(newVal,((last === initWatchVal) ? newVal: oldVal),scope);

当前值等于初始值时,直接将当前值作为前值作为参数调用listener。

5. 异常处理

目前,DC的核心代码还不够健壮,如果调用watchExp或者listener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那么整个DC就跪了。这显然是不行的,所以需要添加try-catch来保证即使某个watcher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它的watchers。加上了异常处理及以上各种细节后的DC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var ttl = 10;
var lastDirty;
do {
  var dirty = false;
  var length = $$watchers.length;
  var watcher;
  while(length--) {
    try {
      watcher = $$watchers[length];
      newVal = watcher.watchFn(scope);
      oldVal = watcher.last;
      if (!newVal.equals(oldVal)) {
        watcher.last = newVal;
        watcher.listener(newVal,scope);
        dirty = true;
        lastDirty = watcher;
      } else if(lastDirty === watcher) {
        break;
      }
    } catch(e) {
      console.error(e);
    }
  }
  ttl -= 1;
  if (dirty && ttl === 0) {
    throw '10 $digest() iterations reached. Aborting!';
  }
} while (dirty);

下一篇文章中,会介绍和DC相关的其它方法和细节,比如$eval,$evalAsync,$apply,$applyAsync

感谢大家花费宝贵时间阅读我的文章,如果发现文中有不妥之处,请赐教!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s://www.f2er.com/angularjs/149519.html

猜你在找的Angularjs相关文章